首先,請讓我釐清一點:多花未必等同於大作品; 同樣地,少花也能創作出宏大的作品。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主要探討的是:
許多人都認為學花應該要循序漸進地由細花品學起。這確實有助於學習者掌握基本技巧和概念。然而大家曾否思考過,一開始就嘗試製作大尺寸的作品,其實能夠獲得更多學習成果呢?
我們容易被所謂常規限制頭腦。例舉一個與花無關但常見的例子:
大家都低估了小孩的程度,最明顯是遊樂場的滑梯變得非常矮。有人說那是為了安全呀。但舊時代的小孩不是玩得好開心嗎? 我都玩過無數次好高的那種鐵製滑梯,還不是好好的? 為何要假設現在的小孩好像比較沒能力去玩呢?
事實上好多社會上的設計、制度、甚至課程,都是一個框架,規範了人的自由,或是故意拖慢人的發展速度。(但這今天不詳細講)
我發現這情況在花藝學習中同樣存在。曾有不同學生向我展示過於坊間上堂的作品照片,有些作品蠻漂亮的,但更多的是簡單、花材少、成品尺寸細的作品。另外有學生在同一教室學習了好多堂,卻始終沒有創作出比較大尺寸的作品,直到來這裡學習。
我們不是鬥大小,但實在好想知為何初學就通常只做中小尺寸作品,或只給學生少量花材? 當然,某些教室可能根本沒有想那麼多,只是主要考慮花材成本而已。
想補充一句,簡約不等於簡陋。例如著名日本流派用花量少但富有詩意,與試圖節省花材但結果並不出色的課程相比,是相距十碼子的事。
那麼,一開始就學習用豐富花材做大尺寸花品,能帶來甚麼收穫呢?
1.激發學習興趣
學習初期就眼見自己能製作出令人振奮的花藝項目,會帶來很大的成就感,激發持續學習的熱情。雖然製作小作品都可能令你滿意,但一旦體驗了製作大作品的滿足感,你可能就會無法回頭。
而我好想學生能夠學習到有用知識之餘,下課時都是滿足及有自信的。
2.拓展創作視野
初學者就像海棉,導師教你甚麼,都有機會在潛意識上留下印記,好壞都有。若果你學到或經驗到的是「初學就要用平花 或少花」,你可能會對於使用多花或較貴的花材感到猶豫,甚至不自覺地限制了創作想像力。這思維模式會讓你錯過好多進步的機會,一直在製作小作品裡打轉。
在我的班裡,我鼓勵大家能夠在初學階段就接觸到多花或較貴花材,拓展自己的創作視野。更早地體驗到花材的不同特性,並於實習中嘗試各種可能性,這都有助你實現更多元化的創作。
3.有效學習
我經常告訴學生: 「你學會做大作品,也就懂得做小作品;但反過來卻未必成立。」
就花材使用量而言,製作十枝花和製作四十枝花的作品,結構是不同的,但學習時間卻可能相近! 這也與導師有沒有拖長來教有關係。又或者導師不是故意DUM堂,只是當初他也是這樣沒效率地學習。
要練螺旋扎法,花材數量多,甚至多大花,其實會學到更多。因為練手勢的話,太少花你好快停低,不夠花材繼續扎; 而花材裡非常散修修沒甚麼大花的話,你也做不出焦點; 另外螺旋扎法及枱花亦要求你學會將花材平均分佈,花材太少的話,甚至連明顯的分佈都難以實現。
4.節省時間金錢
直接學了製作大尺寸,你其實節省了學習中細作品的時間。而省回的課堂錢,夠你自己去花墟買花練好幾次了,回家練習大中小花品都能更得心應手。不過亦有人覺得要上好多堂慢慢學習才安心,但也希望你能察覺其實每堂你有沒有學到更多有用的技巧,或技術是否有實質改善。
總結而言,大小並不是花藝作品質素唯一的衡量標準。簡約與豐富、少花與多花之間並不矛盾。但我鼓勵初學者抱持開放的心態,在花藝創作中,嘗試從一開始就挑戰自己,勇敢地製作大尺寸作品,拓展創作視野。
每人的學習進度都不同,有人喜歡實用不浪費時間,亦有人喜歡慢慢學。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好。不過無論是循序漸進地由細花品學起,還是嘗試學習大花品,重要的是不斷探索和練習。是的練習非常緊要! (搵日講講如何練習!)
*註: 作者將「大尺寸」定義為 : 枱花70-100cm高、花束50-60cm闊、花球10吋等等。不同工作室會有不同定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