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

「學鮮花、乾花、永生花還是絲花好呢?」

市面上花材種類繁多,鮮花、乾花、永生花(保鮮花)、絲花(假花/仿真花)都有,可能你也在猶豫應該學哪一樣好。(圖中全為玫瑰: 左上鮮花; 右上永生花; 左下乾花; 右下絲花 )
 
在我10年的花藝歷程裡,幾款花材也運用過,我也正在教授不同花材(文末有課程連結)。平心而論,如果真的有心學習花藝,我通常建議學生從鮮花學起。除非從一開始你已有特定目標專攻其他花材,或是對鮮花沒有興趣。
 
我們簡單探討一下學習鮮花的好處:
1.奠定堅實基礎
學習鮮花花藝能夠為你奠定堅實的基礎。很多乾花/永生花/假花的花藝技巧都源自鮮花。雖然鮮花的確需要更多時間才上手,但當你掌握之後,養成了對於處理花材的習慣性思維,會覺得適應其他技巧更加容易。
 
當初我是由鮮花起家,然後把技巧自然地運到永生花/乾花/絲花上。以永生花為例,雖然我沒有上過任何相關課堂,但用我所知的方法也能製作出很多不同作品,亦曾與品牌合作製作各項永生花/乾花VIP禮品。閱讀永生花書籍時發現,其中許多技巧的確與我所用的鮮花技巧是一樣或非常相似。
 
2.難度較高,習慣花材重量及品種
鮮花難度比較高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其重量。扎一兩束花可能不成問題,但若你作為花藝師每天需要製作多扎花束時,就需要考慮到你的手力與技巧。因此練習純熟和快速的方法能夠使你節省手力,亦理解到不同花材的平衡分佈。而當你扎慣了鮮花,會覺得乾花永生生花真是特別輕巧易扎。
 
鮮花品種非常多樣化,處理時需要你仔細觀察每枝花的生長角度、擺放位置等等,以確保它們的分佈均衡。養成了你注意細節的習慣,亦慣於小心護理花材,這在花藝創作中非常重要。
 
3.培養對於花材形態的靈敏度
鮮花的自然形態多變,能夠培養你對於其他花材形態的靈敏感知。例如了解鮮花的生長形態對於做假花時非常有用。當你在製作假花作品時,你可以根據對鮮花形態的理解,自如地調整花莖和花頭的屈曲角度,使假花作品看起來更加真實自然。
 
同時,這亦可還可以運用在永生花材上,以永生玫瑰開花為例,你會更注意把玫瑰呈現出自然的開花狀態,而不會把玫瑰開得太古怪。(例如我見過有些手工開花的永生玫瑰,花瓣之間的空隙過大,看起來不太自然美觀。)
 
4.市場前景
雖然永生花和乾花現在也大行其道,但鮮花的市場佔有率還是最大的。始終鮮花的氣味、形態和獨有的活生生能量是不能被取締。

花材選擇也較多樣化,以主花為例: 鮮花有玫瑰、屈金香、牡丹、百合、大理花、菊花、向日葵、非洲菊、蕙蘭、蝴蝶蘭、朱頂蘭等等,隨便數也有十多樣。另外除了一些全年都有供應的主流花材外,每個季節裡還有各種獨特的花材可以選用,在設計上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。
而乾花永生花,暫時玫瑰&繡球佔了9成設計。因為其他主花在供應數量及價錢上仍然有蠻大限制。當然亦有一些木片花、手工花、索拉花填補主花的空缺,但鮮花相對上仍然有其優勢

此外,從目前的趨勢來看,在重要的節日,如情人節、聖誕節、母親節和新年等,很多人的首選還是鮮花。
 
————
而如果你真的不想學鮮花呢? 不要緊,我們也看看學習乾花、永生花、假花的好處:
 
乾花/永生花
近年愈來愈受歡迎的花材,因為店家通常標榜可以放好幾年。然而要注意的是,它們的儲存時間不一定如外界說的那麼長時間。因為保存環境也會影響它們的壽命。當然,如果保存妥當,它們真的可以放很久,這是鮮花不能比較的。
 
乾花/永生花的性質雖然不同,但彼此時常可以互補,因此最好能夠一拼學習。例如當客人想訂乾花玫瑰時,我會告訴他乾玫瑰在香港難保存,因此配花花材可以用乾花,但主花玫瑰換成永生花會比較好。又或是做聖誕圈時,全永生松柏/葉材的大尺寸圈可能成本較貴,顏色也不太自然。這時我會傾向用自然風乾的葉材打底,再按須要添加一些永生葉材。
 
這兩種花材在小巧精緻禮品上是特別有用,例如製作環氧樹脂飾品、擴香石、蠟燭時,是不會用上鮮花的,因為會即時爛掉或好快變質。但乾花永生花則沒有這個問題,可以保存很久。
 
雖然坊間好多課程都是乾花永生花分開學,但真正做花品時把它們混合使用是非常普遍。因此我設計創業課時也是把乾花永生花一拼教授。
 
絲花
絲花通常在婚禮中使用,而較少見於送禮場合。如果你的目標是專門做絲花婚禮服務的,只學絲花也是OK的。在婚禮佈置中,由桌花、走廊花、相框裝飾、舞台花柱甚至證婚拱門上都常常會見到是由絲花製作的。因其價錢較鮮花經濟實惠,亦可作租借使用。而新娘子拍婚紗照時,也常會預備絲花花球拍照; 而兄弟姐妹的襟花和手花,也常用絲花製作,因其耐久性好,不易被整爛。

創業課程

創業課

花墟遊學班

花墟遊學

押花工作坊

「不需證書,也能成為出色花藝師」

誰跟你明示暗示要有證書才夠資格成為花藝師? 這可能源自於固有觀念,或者是由於社會對資格的一種偏好。某些課程廣告也潛移默化告訴你考取證書可更專業。
 
但真正能讓花藝師在這個藝術性高的領域中脫穎而出的,是通過創造獨特作品來表達風格,或是做到令客戶滿意的花品。永遠,顧客主要是看你的作品而不是你有甚麼證書!
 
做花10年, 沒有客人問過我有甚麼証書。(利申: 我是有一張花藝證書的,8年前考取。)其實當初我也有一點失望的。但回想那也是正常,不在花藝界的人根本不會對證書有深入了解。正如我不知道會計界或IT界有甚麼證書一樣,我在需要幫助時,他們有經驗又做到我的需求便OK! 一般消費者買花也不會特別去GOOGLE花藝證書的來龍去脈。別人不問,那把”頭銜”放在IG/FB上應該有用吧? 很可惜,我試過,對當時的我來說沒有用。所以我好快就沒有再放。反而是我放多了作品照在社交媒體上,客戶的關注和信任也隨之而來。
 
我本身並不反對證書,前提是它最好非常實用、認受性高、而且是鼓勵人發展與學習。可惜現在香港好多證書其實只教考試內容(部分還比較過時),實用性和美觀性亦沒有想像中的高質素。另外還有部分”證書”發出機構不明,又或只是獨立發出,完全沒有認受性。可以說現在的濫發情況真的比前幾年嚴重。
 
關於我考取的證書,我是學到某些基本技巧。 但又這樣想: 我花了一年時間與數萬元,也只是學到基本; 而且,其中大部分技巧在我從事花藝的10年內其實再用不上。但既然錢是用了,證書也拿到了,我就再沒有細想這筆錢用得是否值得。
 
直到近年看到好多花藝課程廣告,令我反思它們的實用性; 同時我也與不同的學生交流,了解到他們對於證書課程的效用,感覺並不如預期,讓我更加有感而發。因此,我開始提供實用貼地的課程鼓勵更多人能發掘自己的潛能。希望能啟發有志學習花藝的人,讓他們明白證書並非必須。只要掌握基本技巧,再努力練習及鑽研,也可在百花齊放的花藝界發揮所長。
 
而有沒有證書都好,花藝學習者主要分開3類:
1.努力練習、自學或進修,做花很好看。
2.努力練習、自學或進修,但做花仍然不好看,那涉及本身的美感或未遇上好老師,是可以培養的。
3.不練習又不進修,那其實不適合成為花藝師。
 
那我自己又是哪一類呢?
頭兩年在花藝行業裡,講真,我曾經都2. 是一份子。
回想當年我花了一年讀花藝,拿到證書那刻是開心的,但然後呢? 好快就回到現實。那時我還在花墟一間花店打工,但發現自己就算學了一年,和店裡花藝師的程度還相差得非常遠。而且我扎花扎得超-級-慢! 2-3小時才做好一扎。當時的經理雖然沒有直接責備我,但我能感受到他的不滿喇。現在回頭看看當初的作品,真是感到有些尷尬!
 
很快我察覺到自己的問題,所以不停繼續自學和練習,終於算是慢慢有所進步。而出來創業一年的時間比在證書裡學的都要多。因為我真的身在市場,需要開始探索客人需求和自己在花藝方面的獨特之處。最重要是發展到省時實用的花品製作方法。不同花藝師在製作同一款作品時可能會有不同的方法,這並無對錯之分,但卻存在著實用性和效率的差異。
 
我曾經問自己,若果當初沒有考證書,我在花藝之路要成長可能還要更長時間呢!? 確實,我學到的少量基礎技巧對當時的我來說是有幫助的。但與此同時,我也花了不少時間去擺脫證書的思維影響。而在經過10年的花藝歷程及教學經驗,實在覺得很多課程(有沒有證書都好),都是有點拖長來教,把內容縮減1/3 甚至一半,並相應調整價格,可能會更加省時合理。因此我在設計課程時也很著重實用,不會dum堂浪費學生時間。
 
新時代資訊非常發達,覺得要考證書才能成為出色花藝師,只是將自己局限在傳統思維框架中。事實上,學習花藝有著眾多方法和途徑,只要心存熱情,自然會不斷地找途徑學習(網上和書籍是非常好的來源)。證書可以是其中一個學習途徑,但不能用它來代表你是否有成就。我再次強調,顧客及市場主要是看重你的作品質素、服務及創意,而不是你有甚麼證書!

創業課程

創業課

花墟遊學班

花墟遊學

押花工作坊

「初學花藝不是循序漸進由細花品學起嗎?」

對於看過花墟遊學班創業課的你,可能會問,初學者真的可以做出圖中*大尺寸的花藝作品嗎?(上圖是學生真實課堂作品, 大部分是初學)

首先,請讓我釐清一點:多花未必等同於大作品; 同樣地,少花也能創作出宏大的作品。
 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主要探討的是:
許多人都認為學花應該要循序漸進地由細花品學起。這確實有助於學習者掌握基本技巧和概念。然而大家曾否思考過,一開始就嘗試製作大尺寸的作品,其實能夠獲得更多學習成果呢?
 
我們容易被所謂常規限制頭腦。例舉一個與花無關但常見的例子:
大家都低估了小孩的程度,最明顯是遊樂場的滑梯變得非常矮。有人說那是為了安全呀。但舊時代的小孩不是玩得好開心嗎? 我都玩過無數次好高的那種鐵製滑梯,還不是好好的? 為何要假設現在的小孩好像比較沒能力去玩呢?
 
事實上好多社會上的設計、制度、甚至課程,都是一個框架,規範了人的自由,或是故意拖慢人的發展速度。(但這今天不詳細講)
 
我發現這情況在花藝學習中同樣存在。曾有不同學生向我展示過於坊間上堂的作品照片,有些作品蠻漂亮的,但更多的是簡單、花材少、成品尺寸細的作品。另外有學生在同一教室學習了好多堂,卻始終沒有創作出比較大尺寸的作品,直到來這裡學習。
 
我們不是鬥大小,但實在好想知為何初學就通常只做中小尺寸作品,或只給學生少量花材? 當然,某些教室可能根本沒有想那麼多,只是主要考慮花材成本而已。
 
想補充一句,簡約不等於簡陋。例如著名日本流派用花量少但富有詩意,與試圖節省花材但結果並不出色的課程相比,是相距十碼子的事。
 
那麼,一開始就學習用豐富花材做大尺寸花品,能帶來甚麼收穫呢?
 
1.激發學習興趣
學習初期就眼見自己能製作出令人振奮的花藝項目,會帶來很大的成就感,激發持續學習的熱情。雖然製作小作品都可能令你滿意,但一旦體驗了製作大作品的滿足感,你可能就會無法回頭。
而我好想學生能夠學習到有用知識之餘,下課時都是滿足及有自信的。
 
2.拓展創作視野

初學者就像海棉,導師教你甚麼,都有機會在潛意識上留下印記,好壞都有。若果你學到或經驗到的是「初學就要用平花 或少花」,你可能會對於使用多花或較貴的花材感到猶豫,甚至不自覺地限制了創作想像力。這思維模式會讓你錯過好多進步的機會,一直在製作小作品裡打轉。

在我的班裡,我鼓勵大家能夠在初學階段就接觸到多花或較貴花材,拓展自己的創作視野。更早地體驗到花材的不同特性,並於實習中嘗試各種可能性,這都有助你實現更多元化的創作。
 
3.有效學習
我經常告訴學生: 「你學會做大作品,也就懂得做小作品;但反過來卻未必成立。」

就花材使用量而言,製作十枝花和製作四十枝花的作品,結構是不同的,但學習時間卻可能相近! 這也與導師有沒有拖長來教有關係。又或者導師不是故意DUM堂,只是當初他也是這樣沒效率地學習。

要練螺旋扎法,花材數量多,甚至多大花,其實會學到更多。因為練手勢的話,太少花你好快停低,不夠花材繼續扎; 而花材裡非常散修修沒甚麼大花的話,你也做不出焦點; 另外螺旋扎法及枱花亦要求你學會將花材平均分佈,花材太少的話,甚至連明顯的分佈都難以實現。
 
4.節省時間金錢
直接學了製作大尺寸,你其實節省了學習中細作品的時間。而省回的課堂錢,夠你自己去花墟買花練好幾次了,回家練習大中小花品都能更得心應手。不過亦有人覺得要上好多堂慢慢學習才安心,但也希望你能察覺其實每堂你有沒有學到更多有用的技巧,或技術是否有實質改善。
 
總結而言,大小並不是花藝作品質素唯一的衡量標準。簡約與豐富、少花與多花之間並不矛盾。但我鼓勵初學者抱持開放的心態,在花藝創作中,嘗試從一開始就挑戰自己,勇敢地製作大尺寸作品,拓展創作視野。

每人的學習進度都不同,有人喜歡實用不浪費時間,亦有人喜歡慢慢學。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好。不過無論是循序漸進地由細花品學起,還是嘗試學習大花品,重要的是不斷探索和練習。是的練習非常緊要! (搵日講講如何練習!) 
 
*註: 作者將「大尺寸」定義為 : 枱花70-100cm高、花束50-60cm闊、花球10吋等等。不同工作室會有不同定義

創業課程

創業課

花墟遊學班

花墟遊學

押花工作坊